“我们都要成为追光者”-中国文明网
“我们都要成为追光者”
发表时间:2023-11-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打印:

  为了一份承诺,给红军烈士守墓55载;反复诵读珍藏的38封情书,用爱唤醒“植物人”丈夫;纵身一跃,人民警察勇救落水老人;精准帮扶,把小山村变成“网红村”……近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北省沧州市举行,共有150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身边好人光荣上榜。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在发布仪式现场,“中国好人”代表以朴实无华又饱含真情的语言,分享了各自心路历程。广大网友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打动,纷纷留言评论:“我们都要成为追光者,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守信重诺,强国有我”。

  真情守护红军记忆

  “这些烈士年纪轻轻就为革命牺牲了,大部分只有20多岁,作为一个老兵,守护烈士墓是我的责任。”在发布仪式现场,为红军烈士守墓的老兵王茂贵说,为了这份承诺,他已经坚持了55年。

  今年86岁的王茂贵,是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村民。从部队退伍后,王茂贵返回家乡务农。1968年,王茂贵发现花山寨会议旧址的山岗上有6座无名红军烈士墓,便在心中许下一份承诺,决定要一辈子为他们守墓。

  几十年里,王茂贵天天来到墓前打扫卫生,将烈士墓碑前的落叶、杂物打扫得干干净净,认真地擦拭每一块墓碑、每一座铜像。如今,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在这条红军墙到红军墓园处的台阶上走了多少个来回,被树木刮破了多少件衣服,被寒风吹裂了多少次脸庞……

  来到这里的参观者越来越多,王茂贵又有了新的想法:“要让大家知道先烈在这里付出了多少牺牲。”于是,他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为游客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王茂贵还依托主题党日系列活动,宣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讲到先烈的牺牲和付出,王茂贵时常潸然泪下,他的讲解感动了来自各地的听众,激励了更多人传承英烈精神。

  “烈士们参军比我早,都是我的前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革命牺牲在我的家乡,护好他们身后的安宁,我义不容辞。我活着一天,就要为他们站好岗。”王茂贵说。

活动现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王茂贵接受采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田杨 摄

  用爱唤醒“沉睡”的丈夫

  “爱在传承中更加温暖,我坚信,明天一定会更好!”安徽省蚌埠市百大合家福超市员工宫金妹的故事,令无数听众动容。

  2010年3月10日,宫金妹的丈夫陈磊遭遇车祸,头部重伤,生命垂危。颅脑手术存在巨大风险,即便手术成功,陈磊也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求求你了医生,我不能没有他,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抢救。”宫金妹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她坚信丈夫不会丢下她和女儿。

  经过手术,陈磊的命保住了,但一直昏迷不醒。此后的日日夜夜,宫金妹守在丈夫身旁,一边耐心向医护人员学习护理知识,悉心照料,一边想办法唤醒“沉睡”的丈夫。守着深度昏迷的丈夫,她拿出了丈夫之前给自己写的信,一遍遍读给他听,每次念完,宫金妹总是眼含热泪地呼唤,盼望着奇迹的出现。

  在昏迷了4个多月后,陈磊突然微微睁开眼睛,嘴唇张了几下,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字来,这个字正是他们女儿的名字“诺”。宫金妹泪如雨下,泪水中饱含着辛酸与喜悦。

  陈磊醒了,但他不再是那个健壮帅气的男子汉,智力也严重倒退,俨然成了一个“孩子”。教说话、做康复……13年来,宫金妹用4000多个日夜的守护和悉心照顾,帮助丈夫寻回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在哥哥去世后,宫金妹又把嫂子、侄子和年迈多病的老母亲接到家中照料,把相继遭遇不测的亲人们用爱凝聚为情深义重、和睦融洽的一家七口三代同堂大家庭。

  如今,虽然丈夫和母亲仍然离不开她的照料,女儿也还需要她的陪伴,不过,在宫金妹看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丈夫正在好转,他很依赖我,有时候我下班回家晚,他就开着灯等我,我看到灯光,就知道家人在等着我回家,感觉很幸福。”宫金妹说。

活动现场,孝老爱亲“中国好人”宫金妹(右一)接受采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田杨 摄

  “教科书”式出手救人

  “救人的警察”找到了!近期,在很多大连人朋友圈里流传的一则救人视频“找到”了主角——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警察教育训练支队实战训练大队教导员王跃超。

  那是在7月16日下午2时许,轮休中的王跃超带着儿子路过大连市劳动公园莲花池时,忽然听见水中传来“救命”的喊声。王跃超赶忙上前查看,只见一名老人正在水里挣扎。王跃超来不及多想,将手里的物品塞给儿子,连衣服都没脱就直接跳入水中。

  王跃超事后回忆说:“刚开始感觉池底的石头比较锋利,走了三四步水就到胸口了,水下还有密密麻麻的藤蔓,再往里就感觉踩不到底了。”王跃超奋力游到了老人附近,简单观察后迅速抓住老人往岸边拖,过程中一直注意保持老人的口鼻露在水面之上。游到岸边后,在热心市民的帮忙下,王跃超将老人托上了岸,用时不过三四分钟。看到老人身体状况无大碍,王跃超将老人交给家属,身上还沾满水草。围观的群众一边赞扬一边询问他的姓名,而他只回了一句“我是警察!”

  在发布仪式现场,王跃超说:“这是我的职业反应。日常工作中遇到百姓向我们求助,我们也会说‘我是警察,有什么需要帮您的?’我相信全国的公安民警遇到百姓身处危险,都会说:‘我是警察,我在。’”

  在网上看了王跃超的救人视频后,有网友称赞他这是“教科书”式的紧急出手。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强健的体魄,离不开王跃超日复一日在训练场上流下的汗水。

  从2012年起,王跃超就在警察教育训练支队担任警务实战专职教官,负责警务实战技能、水上训练、体能训练和学员管理等工作。多年来,他苦练警务实战本领,并利用大量业余时间强化自身体能训练。“我相信所有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出手相助,但下水救人还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决定下水救援,一定要注意从落水者身后接近,采用侧蛙泳姿势进行拖拽,这样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王跃超说。

活动现场,见义勇为“中国好人”王跃超接受采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田杨 摄

  “卷掌成拳”带动山村发展

  卷掌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部山区,四面环山。近年来,在这个小山村里,多了一对乡村振兴路上的好“兄弟”——刘博和李玉法,通过多年的努力,两人把小山村变成了“网红村”,带动村民致富、促进乡风文明。

  二人原本素不相识,刘博是石家庄市裕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玉法是北京某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李玉法出生在卷掌村,长大后外出发展,经村民邀请、镇党委任命他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回村建设家乡;刘博经组织安排,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卷掌村。

活动现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刘博(中)、李玉法(右)接受采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田杨 摄

  “卷起手掌是拳头,卷掌村需要卷起手掌,握成拳头。”刘博、李玉法在帮扶过程中提出“以旅游开发为龙头,特色种植为支柱,光伏、风电为支撑”的发展思路,带领村民硬化村庄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修缮房屋……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居住环境。

  卸任返回石家庄后,他们仍继续推动卷掌村乡村振兴。利用法律知识提升村民法律意识;连续举办幸福饺子宴,形成邻里和睦、团结协作的新风尚;联系河北梆子剧院到村演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我是土生土长的卷掌村人,对家乡人急需发展的迫切心态感同身受。在工作中,又遇到了刘博,这种志同道合的兄弟情,让我们更有干劲了。”李玉法说。

  刘博、李玉法还先后给村里引进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大学生暑期实践队。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能够不间断了解外界的机会,他们发起了“帮山里娃找城里亲戚”的活动。“我们就是想让山里的孩子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改变命运。”刘博说。

  在刘博、李玉法的组织下,卷掌村的14名山里娃与石家庄当地的12户爱心家庭结为“亲戚”。山里娃和城市的孩子一起参观科技馆、博物院、河北师范大学,坐地铁、逛动物园……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爱心家庭的孩子也来到卷掌村,体验做豆腐、推碾子、干农活,增进友谊。(记者:叶晓楠)

【责任编辑:高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