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岳贵
九旬老党员义务理发22年暖心助人
助人为乐
浙江
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
W020211206367559819833.jpg
人物故事:

  陶岳贵,男,193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缙云县七里乡大园村村民。他曾是穿梭于战火之间英勇抗日的少年战士,也曾是行走在田间地头服务乡邻25年的老村支书,他还是22年义务为乡村老人理发的普通志愿者。22年来,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义务理发行程长达5万里,足迹遍及附近乡镇的每个村庄。他说,只要身体允许,这条为民服务的“长征路”会一直坚持走下去。

  老年学徒 一心为民

  有人问:“一大把年纪了,不好好享清福,折腾这些做什么?”他回答:“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入党时立下的誓言!”

  说起陶岳贵义务为群众理发的初衷,还得从20多年前说起。1999年春的某一天,陶岳贵到新建镇赶集时,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边不停地抹眼泪。上前关心询问后,才得知老人是要去见多年未见的儿子,因一年没有理发特意赶到镇上理发。然而,却没有一家理发店愿意为这位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老人理发。见到老人伤心落泪,陶岳贵当时就想,他是一名共产党员,理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自己何不学点理发的技术,上门为这些老人服务呢?

  可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陶岳贵,论种田是个好手,但要学理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当时的他已经68岁。但决定的事情,陶岳贵决不会因为困难而动摇。在热闹喧哗的集市上,他思索片刻,当即决定自学。陶岳贵来到理发店门口,开始仔细观摩理发的程序、动作,并暗暗记在心里。此后,只要一有时间,他便独自来到镇上,在各个理发店之间穿梭,“偷偷学技”,回家后还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把自己当“模特”。直到觉得自己心里有点底了,陶岳贵便拿出家里仅有的微薄积蓄,置办了一套理发工具,从此开始踏上了义务理发之路。

  义务理发 一往无前

  “老陶帮我们理发这么多年,我们的心里都非常感激他、敬佩他!”每当提起陶岳贵这个义务理发师,四乡八里的老人们都会连连称赞。

  陶岳贵其实并不富裕,但对义务理发,却毫不吝啬。20多年来,他用坏了18个电推剪,购买理发配套工具和洗发水等,每年都要花掉1000多元,数年时间自己已贴补了数万元。

  对老人大方的陶岳贵,对自己却很“抠门”。为了省钱,每次外出理发,他从不舍得花钱坐车,扛起理发箱和行装,艰难行走在山路之间,有时一天就要走40多公里。累了,就歇歇脚;渴了,就喝点山涧清泉。每逢雨天,由于地面湿滑,好几回连人带理发箱滑倒在地,摔得伤痕累累。可无论道路多么崎岖湿滑,他都坚持赴约,看到理完发后老人们开心的笑容,他心里就很满足。

  每逢过年过节,陶岳贵就特别忙碌。特别是进入农历正月,农村的年味就开始浓起来了,村民们也开始享受难得的空闲。可陶岳贵早已闲不住了,他心里惦记着偏远乡村的老人们,“正月里一定要给老人们好好的‘整整’,让他们过年也有个好形象。”

  古石村坐落在七里乡的深山里,整个村庄只有89户人家,277名村民。平日里,年轻人出门打工,村里只有一些老人。由于山高路远,年老体弱的老人一般不出门,理发这个“头等大事”就成了问题。好在每隔一两个月,陶岳贵就会上门为老人们免费理发。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酷暑严寒,22年来,陶岳贵从未停止脚步。到底为多少人义务理发,连他自己都说不出个准确数字,可群众们心里,却都有一本明白账。

  坚守初心 一腔热血

  每次村里老人一见陶岳贵来了,都特别高兴,大家都争相热情地打着招呼,拉着陶岳贵的手,请他到自己家里坐坐。

  陶岳贵推辞不过,喝口村民端上的热茶,随后打开理发箱就开工了。到饭点了,有村民想拉着他去自家吃午饭,都被他推辞了。他只吃自己从家里带来的饼干,简简单单就着茶水当饭吃。为老人理好发,来不及休息,他又背着理发箱出发了,因为在那条山路上,还有另外几个村子的老人在等着他。许多老人很感动,看到陶岳贵不辞辛苦走这么远的路上门义务理发,非要付点理发费不可。但他给自己下了“铁规矩”:为老人义务理发,不吃一顿饭,不收一分钱。

  22年来,陶岳贵践行着自己的承诺,从未收取过任何回报。因为长期使用手推剪,陶岳贵的右手无名指已经严重变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腿脚也没有以前利索了,不能再去偏远的山村为村民义务理发了,只能在家附近为身边的村民继续服务。

  陶岳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常说:他只是做了普通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只要有需要,他还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这份初心与善心,坚守与执着,令人动容与敬佩。陶岳贵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同村的党员李忠林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他激动地说:“我们一定会继承老陶的优良传统,将这一精神承传下去,将这份‘事业’一直做下去!”(责任编辑:郭雯 凌晨)

来源:浙江省文明办